找到相关内容1446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听课笔记第六讲

    都离不开圣谛。有的是让人认识世间的苦恼,是为苦谛。有的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,是为集谛。有的是解释什么是解脱的境界,是为灭谛。有的是解释如何修行证得解脱,是为道谛。   佛陀在世间第一次所说的法,也就是圣谛。   佛陀决定住世说法后,就想首先向谁说法呢?佛陀首先想到以前教过他禅定的两位外道师父,但又随即发现那两位师父已经先后灭度了。又想到曾经跟随自己的五位随从,于是走向鹿野苑去找他们。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4577149.html
  • 浅谈正念与念处

    5.圣谛。佛法的大纲即是苦、集、灭、道圣谛。佛陀四十九年说教从来没有离开圣谛。因此,如理思维圣谛是“观法”的重要内容。  ⑴苦圣谛圣谛是建立在苦圣谛基础上的。苦是客观的存在,任何人都必须...之道圣谛。通过什么途径与方法才能离苦得乐、亲证涅 呢?这就是道圣谛,即八正道: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勤、正念、正定。正见就是对圣谛的正确认知;正思是“决心离绝欲乐,不于任何人心怀怨恨,立志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650618.html
  • 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加行及十地

    通达于真理之方便加行。   暖位或称暖法   系以光明之暖性为譬喻;此位可烧除烦恼,接近见道无漏慧,而生有漏之善根,并以此位观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之圣谛及修十六观行,而生有漏之观慧。修至此位,即使退却而断善根、造恶业,乃至堕入恶趣,然而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盘。十六观行者即圣谛苦、集、灭、道各有种行相,合成十六行相。如观苦圣谛相,(1)非常,待缘而成故,缘灭法灭。(2)苦,逼迫性故,令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156129.html
  • 佛教的真谛

    。黑板上写的题目是「佛教的真谛」,真谛就是真理的意思,也就是根本大法的意思。有时候我们说三法印是佛教的真谛,十二因缘是佛教的真谛,空是佛教的真谛,圣谛也是佛教的真谛。那么佛教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?其实三法印、十二缘起、性空、圣谛等,都是佛教的根本真理,都是佛教的真谛。   佛陀成道以后,第一次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讲说佛法,而其讲法的内容就是「圣谛」,此即佛教史上有名的初转法轮。   华冈学园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851271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六辑

    ,然后才能繁衍出一切佛教的宗派。  从原始佛教的圣典考察,最能代表释尊独创,且真正合乎理性,满足众生需求的教义,即是圣谛-苦、集、灭、道。如从佛教对世间的理解与思考,及出世的修行与证道,则不论时代如何演变,地域有否差别,也绝离不开圣谛的范围。但圣谛的教学体系,并非自始至中为一完整且秩序井然地排列著,而是依众生根性、机缘的不同,或略说其义,或详作申论;或全部总说,或举述其中一部份;或特重义理的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870232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述评

    的经典研究较为重视,而忽视了对《阿含经》类经典的研究。在四部《阿含经》中,《杂阿含经》最为原始,它揭示了佛教缘起、十二因缘、三法印、圣谛等基本教义,被称为“佛教圣典”。大乘教派的理论就是在分别继承《...缘起相应,主要阐明缘起与缘生;、安住事的食相应,说明人依食生活,食的因缘是保持有情肉体及精神营养的“安住事”;五、染净事的谛相应,染净事即圣谛;六、差别事的界相应,阐明三界差别、六界差别、十八界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8.html
  • 佛陀的启示读后

    佛陀的启示读后 释开普  罗睺罗先生(以下简称“作者”)所著的“佛陀的启示”一书,主要是介绍“圣谛”,圣谛中又特重发挥“道谛”;是以本书是难得的一部“灭苦...修炼方法,自己别辟蹊径。”(“佛陀的启示”第一页──以下凡引本书,只注页数)  因为乔答摩的另辟蹊径,所以就有了即将介绍的“圣谛”。由于圣谛之提出,又和佛教的宗教态度有关,是以:  第一章是讨论“...

    释开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454615.html
  •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这个课题看似容易却又极为困难,一般以为“圣谛”、“十二因缘”等说,是佛陀说教的根本要义,是大小乘各宗各派的思想源头。问题是从原始佛教到大小乘佛教的思想发展上,各宗各派对“圣谛”、“十二因缘”等根本...公司,1986),页191。  页363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—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(1998)  即回到根本佛教[36] 圣谛的基本体验上来说。傅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3048097.html
  • 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——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实体能在精神上超克死亡,或彻底解决生死问题的真正理据或根据[5] 。  “从终极关怀到终极真实”实际上就是要讨论佛教的根本教义问题,这个课题看似容易却又极为困难,一般以为“圣谛”、“十二因缘”等说,是佛陀说教的根本要义,是大小乘各宗各派的思想源头。问题是从原始佛教到大小乘佛教的思想发展上,各宗各派对“圣谛”、“十二因缘”等根本佛教教义,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解与诠释[6] ,各种胜义谛与世俗谛的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949425.html
  • 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理

    乘。现在先自小乘说起。  小乘佛教,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教法,所以又称为原始佛教。原始佛教的教理,是三法印,圣谛,十二因缘。这里先自小乘佛法的三法印说起。  二 三法印  三法印,是释迦牟尼世尊,自...苦,然苦只是果,并非因。苦之因何在?这在“圣谛”中有详尽的解答。   圣谛  释尊在鹿野苑初转法轮,为五比丘说圣谛。之后在游行说法期间,屡屡阐发其义,至涅槃际,犹殷殷,以已否了解圣谛而询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239383.html